理论研究
基于三方利益驱动下的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日期:2017-10-03 00:00:00  发布人:zkj  浏览量:99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解决职业教育供需矛盾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其办学主体由一元变为多元,多元的参与就会形成多元的主体利益,只有平衡了各方利益,才能保证学徒制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利益主体的构成,详细分析了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以及各利益主体在获取各自利益时产生的问题,给出了平衡各利益主体的策略,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和干预作用,以平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学校在改善自身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应考虑企业的需求;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生(学徒)要德技并行,认真履行协议。最终达到利益共赢,推进现代学徒制稳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主体利益;利益驱动;应对策略

 

职业教育要想适应需求侧的要求,也必须对供给侧进行改革,这也就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师傅带徒模式进行了有效结合,也就是供给侧与需求侧进行了有效结合。但是现代学徒制能否有效开展,作为现代学徒制合作的三方,即: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三方,他们都会考虑各自的利益,从而决定了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来平衡主体三方的利益,从而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展开提供依据[1]

一、现代学徒制办学主体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我们知道现代学徒制办学主体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学徒、政府、行业协会和社会媒体等。将利益相关者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紧密程度作为依据,我们可以把现代学徒制办学主体分为两个层次,即内层和外层。内层是属于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包括学校、企业和学徒(学生);外层属于期望型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行业组织和社会等[2]。 

(二)主体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既对组织能够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对组织内的问题不可能保持一致意见,其中主体利益相关者的行动会对组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主体来讲,外层的政府是现代学徒制改革利益的最大获得者,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以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全民族的竞争力[3]。行业协会与企业成员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目的是确保行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通过现代学徒制获取较高经济效益和人才红利。而内层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即进行成本核算。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内层学校、企业和学徒,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从而决定是否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组织。内层的学校、企业和学徒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决定现代学徒制能否有效展开的决定因素。

二、现代学徒制主体利益分析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现代学徒制打破了传统的学校和学生的二元模式,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性和综合性改革,这就会使得原有的二元利益共同体发生变化,相应的三元主体利益也会重新调整[4]

(一)职业院校

作为传统意义的学校,只是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知识。而肩负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学校,除了对学生负责,还要对企业负责,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职业教育的本质面向行业企业,培养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得利益概况如下。

①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利用企业资源,补齐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展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逐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②获取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技术信息,调整专业培养内容,适时改变专业设置,有效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整体能力,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开发、组织教学、教学诊改等方面开展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③获取企业资助,减少学校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主要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深度合作使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条件获得极大改善,办学成本得以分摊,实质性减轻办学投资压力;④为教师专业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获取师资培养新途径,“双导师”制度使学校教师与带徒师傅互聘互用、共同成长,在校企共建中特别是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将获得提升,为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开设了新途径[5]

(二)合作企业

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知道企业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化的利益,要想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人才和技术是关键因素。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现代学徒制,目的就是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这只不过有个长期与短期效益问题,综合起来包括如下利益。

①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在提供学生实习岗位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属于短期效益。②可以挑选优秀的学徒,储备技能人才,为企业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这属于长期效益。③利用院校的教学资源,培训在职职工,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④利用学院的技术优势,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等;⑤利用合作的机会,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6]

(三)学生(学徒)

学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具有二重身份:学徒与学生。对于学校来讲,他们是学生;对于企业来讲,他们是学徒。因此对于学生(学徒)的利益所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作为学生,他们想获取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将来的发展储备能量;②作为学徒,能够及早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积累经验与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提升就业竞争力;③学徒期间可以获取一定的报酬,减轻家庭负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④对职业和岗位能够充分了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提前进入状态,成为准职业人;⑤通过实践,了解行业状态,及早规划人生,为将来的人才流转提供经验积累。

三、主体利益获取存在的问题分析

职业院校:目前来看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体系中一般是处于被动局面,企业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学徒),而学校只有被动地接受。另外,传统的教育体制决定我们国家招生就业思路是“先培养后就业”。基于上述原因,现代学徒制在有些学校只是流于形式,赶赶时髦而已,并没有深入开展,即便部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也只是“眼球效应”,宣传自己,为学院提升知名度;部分职业院校即使想真正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专业只是“烧火棍烧火一头热”,职业院校着急,企业、学生不愿意参加;也有部分院校借着实施现代学徒制,不顾学生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将学生变为廉价劳动力,从中收取学生管理费和劳务费;也有部分学校是得过且过,安于现状,怠于开展现代学徒制[7]

合作企业: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来讲目前还处于观望状态,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企业只想到“用人”,而没有想到要“育人”,特别是高技术企业更不愿意合作,他们不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及其他一些纠纷等。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电子厂、服装厂以及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他们主要是想通过现代学徒制来获取廉价劳动力,赚取高额利润。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担心自己投入了大量人力(带徒师傅)和财力(实训设备和原材料),所培养的学徒(学生)不能够为自己企业服务,也就是承担“被挖墙脚”的风险。

学生(学徒):首先学生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态度不认真。在签订三方协议时不能够认真对待,糊里糊涂签订协议,进入企业之后发现很多不适合自己的,与预期想象的不相符合,例如:工资待遇低、三班倒现象等等,难以承受工作中的压力,出现离岗、脱岗现象。另外有些学生只是为了掌握技能而参加现代学徒制,一旦学成,就会溜之大吉,另攀高枝,而所谓的三方协议并不能起到制约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会使现代学徒制不能够很好完成合作任务,甚至造成学徒制的瓦解。

四、现代学徒制主体利益再平衡的应对策略

现代学徒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主体合作的三方,首先要考虑提高社会效益,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平衡各方利益需求,尽力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共赢。

(一)立法建制,平衡三方主体利益

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平衡参与现代学徒制三方的利益。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现代学徒制纳入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来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推广。

西方学徒制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如德国、瑞士等,他们都将学徒制纳入到国家教育规划中,在充分考虑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既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又兼顾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需求。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合作各方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实现校企互赢、责任同担、利益共享,以保证现代学徒制能够顺利开展与实施。

西方国家在实施学徒制的过程中,均经历了由混乱状态到有序状态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最终通过国家行动来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利益的各方达到一种均衡状态,进而构成了稳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如果只依靠学校和企业的自觉,或者是依赖市场进行调节,往往会引起企业间在劳动力市场进行技能人才的无序争夺,会挫伤为现代学徒制做出贡献的企业的积极性,使得现代学徒制难以继续下去。

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急需将现代学徒制进行立法化,通过法制建设,构建现代学徒制主体利益相关方合作的平台,以法律形式来规范现代学徒制教学标准与监督机制,以改变现代学徒制合作各方的松散状态。我们国家目前现代学徒制主要是以学校培养为主,外部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最终目标,但是现在只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调节,会造成资源成本的浪费,出现“挖墙脚”现象,使得合作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会使得企业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合作,而没有深入进去。为此,国家采取行动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干预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协调企业与培训机构,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对合作较好的企业在财政上进行补贴,在税收上进行减免,激发了企业参与学徒培训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也就是说通过“非市场的约束措施”鼓励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规避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挖墙脚”行为,为现代学徒制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除了对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法律层面的保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政府要进行顶层设计,将现代学徒制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让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统一,建立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互认制度,促进学校教育顺利过渡到学徒教育。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研究制定以行业企业为主的人才培养诊改体系,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机制,对学徒制专业培训资格严格把关管理,规范校企合作教学内容,鼓励、支持和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现代学徒制评价,促进专业质量提升,促进现代学徒制规范化建设。

(二)明确宗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和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结构,企业以获取经济资本为主,学校主要考虑文化资本的追求,同时学校也想通过与企业的联合来提高办学条件,增加办学经费。学校和企业追求不同,导致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校处于一种纠结状态,没有主动权,想做而不好做。

 

作为学校首先要改变观念,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知道,多数学校都是政府投资,属于公益性单位,而对于一些民营学校,虽然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但是一定不要把盈利作为办学目的。其次要选好合作专业,选对专业,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那些在校内无法完成综合实训的专业,需要企业广泛参与的专业,如机电类专业等,这些专业比较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每个专业都适合现代学徒制,所选专业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对企业自身有吸引力,并且所选专业企业具有对学徒进行培养的能力,总之选校企合作基础好的专业来进行现代学徒制。第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管理部门,集中进行行业产业调研,获取一手资料,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协调专业与企业的对接工作,全方位为企业、专业、学生(学徒)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把学徒制的合作直接放到专业中,造成专业建设顾此失彼。第四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行业标准,结合企业需求,基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开发双向互动的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为改变现代学徒制的被动局面,引厂入校,变教室为车间、变教师为师傅、变学生为学徒,增加企业因素[8]。第五改变学制,建立弹性学制,对于现代学徒制专业,应建立与企业生产情况相结合的弹性学制,以适应企业用人情况的变化。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和选用文武双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9]

(三)尽职尽责,共享职教改革红利

   我们国家现代学徒制的指导方针是:“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这就是说企业应具有支持和配合高职教育的现代学徒制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应从长远的角度看待现代学徒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要意识到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直接受益者,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来完成在职职工的培训,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将企业产品的制作与生产移到学校来进行,做到校、企一体。第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第四,合作企业应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优秀的带徒师傅,为学徒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学徒的安全,向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为留住人才打下基础。俗话说管理出效益,好的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规避各种风险[10]

总之,企业可以通过现代学徒制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应与职业院校、学徒一起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训期限、考核办法等。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能够造就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企业除了能够获得金钱之外,还能够获得社会效益。

(四)德技并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现代学徒制不只是培养专业技能,而且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学徒),首先要认识到现代学徒制的意义,认真研究学徒制合作企业与自身的现状,而后根据自身情况而决定是否参加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进而签订三方协议。其次,对于经过考虑而自愿签订了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并且在企业完成了学徒培训并且顺利毕业的学生,应讲诚信,为企业服务。因为诚信不仅是做人最基本的人格品德,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公德。应自觉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认真履行与企业、学校签订的三方协议,关注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养成“做中学”的学习习惯。第三要认识到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自己仍然是学生,到企业实践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需要企业带徒师傅与校内专任教师进行指导,也就是说企业实践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是提升技能的过程,而不是只为了赚取劳动报酬。第四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具有维权意识,当自己的权利违背了书面协议的规定时,要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1]

五、结束语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政府,应发挥统筹、协调和推动作用,对合作各方进行干预,以平衡各相关主体利益;而学校在提高自身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应考虑企业的需求;行业企业在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学生(学徒)要认真对待现代学徒制,既要提高技能,也要履行协议。只有当合作三方主体利益结构重新达到动态平衡,合作各方的主体利益实现共赢,现代学徒制改革才算是成功。

参考文献:

[1]李中衡,吴金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J].职业时空,2011(7):1-3.

[2]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3]占卫国.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现代学徒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6(22):10-11.

[4]孙珊珊.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5.

[5]陈海峰.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利益平衡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4-76.

[6]周琳,梁宁森.现代学徒制建构的实践症结及对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03-106.

[7]吴呤颗,秦炳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基础与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0):86-91.

[8]李传伟,董先,姜义.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之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9):75-77.

[9]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3):70-73.

[10]欧阳忠明,韩晶晶.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意愿的叙事探究[J].职教论坛,2016(1):21-26.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机电类专业‘三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5050) 阶段研究成果。威海职业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第三方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JY16-JDG)阶段研究成果。